建设思路:
一、锻炼教师队伍,培育优秀人才
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教师队伍是关键。工作室将负责成员的培训培养工作,悉心指导成员的全面成长,制定培训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工作室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承担学校各类教育教学任务,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开展说课磨课,听课督导,引领年轻教师摸索远程教育教学规律,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成长。建设周期内完成1项立项的重点专业建设任务或完成1门立项的课程建设任务,引领教师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教学实践活动,从各个角度锻炼教师队伍,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以各级各类比赛为抓手,以赛促教,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围绕教学工作开展教育类领域的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多出科研成果。以科研促教改,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一流开放大学的建设贡献力量。
二、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适应学校建设一流开放大学的要求,完善制度,做好开放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的教研活动,定期开展专题研讨,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切实发挥其作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系列活动。引导教师开展远程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提升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教学技能,提升信息化素养,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各种形式开展学习培训,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更新知识,增强教学本领,不断提高教师线上与线下教学能力,总结经验,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1.以学位英语为试点,推进远程教学模式改革
以学位英语为试点,努力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规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可供复制和推广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实践案例,推广和辐射至更多的专业和课程。以教学改革促进开放教育、成人教育等办学形式高质量发展。
在2023年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重点在面授教学中有所突破。依托教学团队,在地市开展有针对性的面授教学,同时,在“巡回送教”“分层教学”、“约课制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学生提供精准有效的教学支持服务,力争全省开放教育学位英语通过率的新突破。
三、打造精品课程,推进优质学习资源建设
探索优质学习资源建设路径,鼓励教师学习借鉴平台提供的优质课程案例,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推动跨学科综合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发展。将先进信息技术、先进教学理念融入课程开发,尝试开发融媒体教材。争取1-2门课入选省教育厅继续教育优质共享课程,有1-2门课程被国开优质选修课立项。
四、以家庭教育专业为突破口,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发展
结合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探索家庭教育如何融入社区教育,以家庭教育为抓手,助力社区教育的发展;锻炼教师队伍,以高质量的资源建设,以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学习型社会与全民终身学习。
(一)开展家庭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探索家庭教育进社区的途径和规律。
公平与效率理念下公共服务与家庭教育关系的研究: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更是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在公共服务视域下,家庭教育不再是家庭的孤立行为,而是与社会资源和力量相结合。在公共服务视域下的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政府提供的教育服务和非政府提供的社会支持服务等方式,将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处境不利家庭倾斜,实现教育公平,提高社会效益,促进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开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为深入了解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的现状,选择一定数量和类型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和家庭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获得关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的具体运行过程、参与者互动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数据。
(二)对开放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家庭教育方向)专业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以首届家庭教育专业学员为试点,调研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需求,以我校社区教育基地为专业实训基地,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员在社区家庭教育咨询与服务的实践中学以致用,以家庭教育进社区实践的形式代替部分课程的考试等。
(三)学分银行理念下家庭教育从业人员培养与供给的实践研究
研究学分银行理念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转换模式,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学历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相关课程的转换规则,作为开放大学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分转换的一种有益探索,尝试打通终身学习学分立交桥,以此为试点,为学分银行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探索“家庭教育进社区”实践模式
开展实践研究,实地考察学习,研究借鉴兄弟开大在家庭教育进社区方面的做法。目前,城市地区家庭教育供给逐渐增多,但边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干预还基本上是空白。从教育公平的角度,从整个社会效率的角度,贫困地区、处境不利家庭更需要接受家庭教育和儿童的早期干预。我们应利用开放大学的系统优势。开展“送教下乡,送教上门”活动,为农村边远地区和处境不利家庭开展精准送教,以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边远农村地区和处境不利儿童的家庭教育供给模式。
建设目标:
1.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培育优秀人才: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和示范,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和优秀青年教师。
3.推动教学改革:围绕教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4.扩大社会影响:通过名师工作室的成果展示和推广,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