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愿景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规划和科研任务的总体规划,按照我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总体任务目标,以“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学习环境”“人工智能”等新型领域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为抓手,以3年为一个周期开展团队型的教学研究实践和创新,高质量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下的专业发展、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师资培养、科学研究等任务。同时,积极研究探索破解长期困扰成人远程教学中实验、实践教学中的难题,在学校实验室、实训室建设以及多媒体环境教学等方面为学校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具体目标
1. 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 培育优秀人才: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和示范,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和优秀青年教师。
3. 推动教学改革:围绕教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4. 扩大社会影响:通过名师工作室的成果展示和推广,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任务分工
工作室从3个层面开展工作,工作按照“任务驱动、团队合作”模式开展。各层面工作独立开展的同时,注重人员合作与任务关联,实现资源共用、信息共有、成果共享。针对3个层面工作,工作室下设3个业务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负责人主持完成层面级工作。
1.团队建设与师资培养
(1)负责人:刘声田
(2)具体任务描述:
以团队建设为抓手,以师资培养为目标,通过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完成人才培养与各项教学任务。
通过发展规划、专家引领、名师讲坛、合作交流、学习培训、阅读反思、课例研讨、课题研究等途径,开阔教师视野,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成人远程教育均衡发展。组织成员参加教育教学能力、信息素养、科研能力等的相关培训和讲座。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如教学技能大赛、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
2.教学探索与创新
(1)负责人:连丽君
(2)具体任务描述:
以课程、课堂、课题为抓手,按照“问题驱动—主题研究—课例研讨—反思总结”的思路,把常规研讨与高端研修相结合,进行教学研讨与创新。在我校各类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硬件组装维护及软件开发的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的硬件科研、软件开发和多媒体应用。
结合学校的教学需要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课程资源建设,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使用方法和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抽象能力,能够在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灵活运用,养成认真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3.科研规划与运维
(1)负责人:滕欣欣
(2)具体任务描述:
负责工作室的科研规划与教师科研素养提升工作。围绕当前国家教育战略规划凝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方向,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学习环境”、“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定期组织成员进行相关工作的研讨与交流。
以终身教育、远程教育为基点,开展各项研究,组织工作室科研项目申报。梳理科研资源,保障资源共用,信息共享。
各项工作由工作室负责人全面把握,统筹管理。工作室由负责人组织人员确定以下工作:工作室年度工作任务与目标、工作室成员的培养与考核、课题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三、运行机制
1.团队工作
(1)明确团队各成员的角色和职责,有序分配任务和责任。确定成员间的协作模式和合作方式,提高效率和成果。确保每个成员清楚了解工作室目标和个人目标间的关联,确保任务服务于共同目标。根据成员的专业和技能特长分配任务,确保任务与团队整体目标对齐。
(2)组织定期会议,各成员分享任务进展、交流遇到的问题,并制定下一步计划。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促进工作室成员间的及时交流,确保信息通畅。
(3)提供合适的共享工具和平台,便于成员协作、共享文件和数据。
(4)建立积极、合作和支持性的团队文化,鼓励成员相互帮助和学习。定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进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5)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成员顺利完成任务。提供激励机制和公正认可,激励成员提升工作积极性和成果。
2.任务驱动
基于愿景目标,三个业务组设定各自的年度目标与任务规划,确保各自任务与工作室整体目标直接相连,保证任务符合整体策略和目标。各业务组需明确实现目标所需的具体任务和步骤,为每个任务设定清晰的路径和执行计划。明确任务分配,设定明确的任务完成时间节点,根据任务重要性和紧急性确定优先级。建立进度跟踪与反馈机制、激励和奖励机制等,允许根据需要调整任务,以适应新情况和需求的变化。
3.动态管理
(1)弹性的目标设定和任务分配。允许任务目标和任务在一定范围内灵活调整,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2)实时沟通和反馈机制。保持工作室成员间的定期沟通,了解任务进展、问题和需求。提供及时反馈,帮助成员快速调整和改进。
(3)实时数据和信息共享。采用合适的工具和平台共享数据和信息,有助于成员了解任务进展,使决策更全面。
(4)工作室成员如因考核不合格或其他原因,可申请退出本工作室。
四、组织架构
为了保障工作室任务顺利完成,在业务工作分组的基础上,部分成员还需要兼职承担组织性工作。常态化的组织工作为:综合保障性工作、文字资料性工作、策划及管理性工作。
1.综合组
组长:张茹茹
2.资料组
组长:王付永婷
3.策划组
组长:陈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