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邢晓春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释放出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通过近期及两天的读书班学习,我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对作风建设本质内涵和现实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下面我就结合本职工作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深刻认识到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本质要求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本质,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对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政治检验。其背后体现的是党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态度和历史自觉,体现的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真抓实干、改进作风的坚定决心。
这种精神本质与我们马院长期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高度契合。我们思政课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是思想引领、政治引领的关键一环。因此,我们开展学习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是理解“八项规定讲了什么”,更是要深刻把握其背后所传递出的政治信仰、人民立场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育人、学院治理和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
二、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学院建设的重大意义
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党内法规,更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风向标”。它的持续推进,对于开放大学马院而言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意义:
首先,是加强政治建设、夯实办学方向的保障。中央八项规定是推动党内政治生态清朗的重要抓手。对于马院来说,是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直接体现出我们是否站稳了政治立场、是否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办学方向。
其次,是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支点。学院工作中难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通过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教育,我们能够进一步理清教育规律、明确服务导向,将更多精力集中到课程质量提升和学生发展服务上。
第三,是激发队伍活力、打造清正廉洁作风的关键路径。对学院党员和一线教师而言,八项规定是一面镜子,能有效引导我们时刻自省、自警、自励,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当前,我们开放大学正处于深化改革、数字转型的重要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正迈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把作风建设与思想政治课改革、“大思政课”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是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汲取动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醒我们,要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壁垒,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抓实思想引领、聚焦主责主业。我们不能被表面热闹的活动所迷惑,而应立足教学科研的本质,稳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课程建设,注重质量和实效。其次,要强化系统思维,加强与各部门、各地区开放大学的协同创新,真正构建“资源共建、成果共享”的发展格局。
二是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校准方向,持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
“大思政课”是我们推进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核心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注重实际效果。这对我们的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讲得“有高度”,更要讲得“接地气”。
在开放大学这样的平台上,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分布广、类型多、背景杂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课程的时代感与生活性,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思政课不是“念教材”,而是“讲信仰”;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三是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镜,全面加强学院思想作风建设。
思想作风决定着工作的温度、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学院的发展不能仅要靠政策推动,更要靠团队的共同奋斗和清正廉洁的工作氛围。
我们要坚持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强化理论学习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做,不断筑牢思想根基。同时,我们重视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学科研环境,严格规范办事程序,杜绝“走过场”“应付差事”等行为,切实让真抓实干成为主旋律。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要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社会实践,通过设岗定责、绩效激励等方式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作为马院负责人,我将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领团队把中央精神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务实、清廉、进取的作风,推动马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