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黄玉红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兢兢业业,辛勤耕耘。教师工作虽然平凡琐碎,但她用满腔的热血和真诚,坚守教书育人的阵地,坚守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十几年来,在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中体味教师职业的真谛。
思政课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课程,它需要在人的心灵上将知识传授与育人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如何启迪学生的灵魂,引领学生思想的航标,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一直是黄玉红作为思政课教师孜孜以求的课题。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些对思政课的误读,比如:思政课是晦涩难懂的理论,思政课是乏味冗长的说教等等。面对当前“00后”的学生主体,他们思维活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困惑,更有期待。为了破除这些传闻,解答困惑,回应期待,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提高思政课的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黄玉红做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
首先,黄玉红注重联系实际,发掘本土资源融入思政课课堂。本土资源往往使学生们倍感亲切,更易产生认同。为了使课堂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她寻遍济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现场备课,教育者先受教育,以期带来更好的课堂效果。其次,她注重时政分析,融汇理论内容。针对大学生普遍对时政关注度较高的特点,她在一些理论讲述的过程中,经常以时政为切入点,同时采取课前分享时政的形式,使关注时政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再次,注重学生参与,开展案例教学。当今时代,信息获得越来越便捷,教师再难以用“满堂灌”式的授课方式来吸引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00后”。为找到引起学生共鸣的案例,黄玉红视每节课如新课,在大量文本信息和视频信息中大浪淘沙。
辛勤的付出伴随着收获的喜悦,面对逐渐提高的抬头率,面对学生对思政课越来越高的兴趣,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她倍感欣慰。同时她的付出也得到了专家同行的认可,先后获得了学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学校优秀教师、优秀网络课教师,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比赛高职高专“概论”组一等奖、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传道者要先信道”,只有自己有崇高的信念,才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黄玉红不仅自己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还不遗余力地跟学生诠释共产主义的规律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为坚定学生的制度自信,将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战“疫”力量,以《防控疫情阻击战—中西方制度的比较》为题,为全省开大系统师生直播了一堂战“疫”思政课,2万多师生观看了直播,通过扎实的理论、翔实的数据、真实的案例、动情地讲解,进一步凝聚了师生的思想共识和作为中国人的深深自豪感。
“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作为思政课教师黄玉红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读懂读透原著,努力钻研教材,凝练教学内容,破解教学难点,及时关注党和国家最新路线方针政策,将其融入思政课堂。每学期为学生作多场政策宣讲、党史教育等报告,并受到学生好评。黄玉红老师备课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教案。无论是重复课还是新开课,她都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并且注重灵活选择授课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深受学生喜爱。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黄玉红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比赛,在学校说课比赛、微课比赛中多次获得奖项。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黄玉红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也特别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她都耐心解答、正确教育、帮助和利导。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与保证。在认真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黄玉红积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从教至今,她在承担大量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从未放松科学研究,参与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黄玉红老师用实际行动很好践行了一名思政课教师的担当责任,正是因为这种紧紧的跟随、努力的践行和孜孜不倦的付出,让黄玉红老师和教师这个职业充满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