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流
庄维平:服务乡村振兴,走中国式现代化““三农””道路
发布时间:2023-07-11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农村已经实现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变,乡村振兴的蓝图在中华大地上徐徐拉开帷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行动纲领、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相匹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就提出了“四化”的宏伟构想,农业现代化是其中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实现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现代化成果丰硕。到本世纪初,党对工农城乡关系作出重大调整,正式转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党对城乡关系作出重大调整,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强调不仅要实现物的现代化,更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同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首先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其次是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最后是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党的二十大作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明确到2035年和到2050年的奋斗目标。可以发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骤安排,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相适应相匹配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的,具体到““三农””上体现为:一是农民规模巨大,我国即使基本实现城镇化,仍将有4亿左右人口生活在农村;二是大国小农、人多地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始终是头等大事;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地区、城乡差异大。很显然,有着几亿人生活的地方怎么能不把它建设好?如果城乡差距过大,怎么能算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既有物、又有人,既有城、又有乡。实现共同富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缩小城乡差距是必然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有深厚的“三农”情结,他强调“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我现在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确实发自内心地牵挂他们。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为他们办实事”。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历史一再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三农”重中之重的地位,坚持为农民谋利益,坚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共产党人以不变的初心兑现誓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从乡村走来,一定不能忘记振兴乡村,我们曾经都是农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能落下农民。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下,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向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面向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中国人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实践的手段来追求实践目标,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是中国工农城乡关系调整上的又一次飞跃,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群体整装进入现代化的实践,也将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结合主题教育学习,回眸学校发展历程,无论是初创时期的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还是2004年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直至2015年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成员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无不彰显学校面向“三农”、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决心和情怀,这既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提升党在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作出的重要工作安排。从2015年起,我校累计招生39728名,毕业22705名。学历教育有效解决村(社区)干部本领恐慌、学历制约等问题,让基层干部更多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关爱,进一步拓宽了个人成长进步空间,走出了一条村(社区)干部专业化、系统化培养的新路子。截至今年5月底, 230余人考取了公务员或事业编,27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新当选省市县“两代表一委员”410人,其中省人大代表6人、省妇代会代表2人、省政协委员1人;634人次实现个人或集体创业。

从本学期开始,我校举办了村(社区)两委省级示范班,计划开展十期面授集训,目前正在举办第七期。为全面了解示范班学生所思、所需、所盼,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示范班教学和服务工作,我们设计了十七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前五期已经结业的724名同学做了问卷反馈,现选8个问题的主要问卷结果与大家分享。

1.最喜欢的教学方式?

现场教学最受欢迎,选择比例高达87.02%;其次是案例教学72.38%;情景教学48.34%;专题研讨47.65%;多媒体学习34.67%。

2.希望什么样的授课教师?

其中最受欢迎的授课教师是优秀基层代表,占比81.49%。其次是先模人物和土专家田秀才,分别为60.08%和59.25%。高等院校56.91%,党校55.52%,政府部门48.34%、科研院所46.13%。

3.希望学习哪类课程?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88.81%;党建知识74.45%,管理能力69.89%,政策解读68.23%,法律法规63.4%,团队建设54.56%。

4.本学期对我校授课教师的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

5.对本学期开设课程教材满意率达到100%

6.学习动机、学习诉求是什么?     

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占比为62.57%;

学习知识的占比为26.52%;

促进乡村振兴的占比为12.43%;

服务群众占比为3.73%;

无学习动机的占比为2.62%。

7.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希望得到哪些支持?

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经济发展问题,希望得到资金的支持的人数占比为50.83%;

乡村发展面临帮扶政策问题占比为27.21%;

面临土地流转等相关问题并希望得到土地方面相关政策支持的占比为12.15%;

面临人才流失等相关问题并希望得到人才支撑相关政策支持的占10.50%;

8.对示范班学习有哪些要求和建议?    

认为示范班办很好,表示很满意,没有要求的占69.48%;

希望学习促进乡村振兴知识并提升相关能力的占20.03%;

希望示范班多安排现场教学、实践教学的占8.84%;

希望结合村情实际讲一些实用性知识的占2.76%;

希望结合教学介绍带动本村发展成功案例的占2.76%;

希望与同学及先进村学员加强沟通交流的占2.49%。

下一步,将根据全省各教学点和示范班学员反馈的问题、建议,认真梳理,建好问题档案库,采取针对性措施,逐一研究,解决落实。

在今后的两委人才培养中,一要树牢高质量人才培养意识,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总目标,结合两委学员特点,把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基层党建的排头兵和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二要搞好顶层设计,统筹兼顾体系规划和示范班建设,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理顺工作关系,及时调整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安排,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组织保障,按照上级和学校党委要求,为乡村振兴和“三农”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出开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