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合作交流处>校友文化
三上电大乐无穷
发布日期: 2020- 06-30 16:58 浏览次数:

在电大建校二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这个曾经三次上电大的老学生欣喜之余,不禁浮想联翩。

我自懂事起就爱做上大学的梦。初中毕业插队务农后,梦变得渺茫起来,文化大革命开始梦便彻底破灭了。1977年高考恢复了,我虽然异常高兴,但因自己只有初中学历,眼睁睁看着上大学的机会与我擦肩而过。

1979年,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向我们敞开了大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能圆我的梦啦!我欣喜若狂,四处游说,鼓动年龄相仿者报名上电大。那年,电大开设了电子、机械和英语专业,我因向来喜欢语言文字,便报考了英语单科班。我原来没学过英语,只向人请教过字母和音标,凭着爱好的热情冲动,我勇敢地走进了入学试场。面对自己一窍不通的卷纸,我想起了“白卷英雄”张铁生,于是也在卷纸上写下几句话:“我没有读过英语,但只要学校收下我,我一定能读好它!”发榜的时候,被我鼓动去考试的四个同事,都被正取或备取,唯我名落孙山。幸好,学校有个英明的规定:未录取的可以旁听,半年后考试合格,可转为正式生。我下定决心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当时,江山电大工作站刚起步,除了热情和爱心,可谓一无所有。我所任教的城东小学也没有电视机。每天,我必须在中午下班后赶到二里路外的江山一中去收看电视课。下课后赶回食堂扒几口冷饭又接着干下午的工作。八岁的儿子自己到食堂吃饭,两岁的女儿白天寄托保姆家。晚上等两个孩子睡下,自己再做作业,直至子夜。每天一早,就打开录音机,边侍候孩子穿衣、做家务,边听、背英语单词,一天到晚除了工作时间,我不让一分钟闲过。我克服了基础差、工作忙、孩子拖累的因难,奋斗半年,期末考了73分,终于被转为正式电大生。与此同时,我中师函授学习也取得了好成绩,所教小学毕业班的成绩也居全镇前茅。

 

就这样,我坚持了一年半,于1980年9月获得了电大英语单科结业证书。那时我在小学教数学,但我的愿望是到中学当个出色的语文教师。苦于学历不够格,所在学校也不放行,愿望难以实现。1981年机遇来了,所在小学因布局调整而解散,我得益于电大英语结业资格而被批准到江山一中任初中英语教师。我非常珍惜电大助我取得的机会。由于基础的英语知识学得较扎实,中央电大郑佩蒂老师教学的方法和风范又滋润了我,我所教学生的英语成绩总是很不错。

与此同时,我仍没有放弃当中文教师的愿望。1982年初,电大第一次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顺利地通过了入学考试关。这样,我第二次当了电大的学生。

这时的电大已有了较大进步,江山依托总工会职校办起了电大教学点,有相对稳定的教室,有热心的辅导教师,有那时看来已相当“现代”的电教设备。我当时感觉到电大真是个远距离、广辐射、高水平的特色学校!学校管理严格,学生学习勤奋。记得同届学生虽然年龄参差不齐,但大多都是饱经文革时辍学之苦而求知若渴的人。电大上课多安排在晚间,我们逢课必到,排除白天的疲劳和烦忧,津津有味地聆听中央电大名教授们讲课。课后工余千方百计挤时间做练习、背课文。记得有一个学期,我曾将70多篇古诗文背得烂熟,每每考试成绩亦佳。这对于两个孩子的母亲又是教学工作骨干的我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长期自学的过程中,我形成一个支配时间和精力的原则,这就是:工作第一、学习第二、生活第三。具体安排时则处处讲究“优选法”,曾经被称为是“赢得时间的人”、“一双手想抓两条鱼的人”。在工作上,我不断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自学、自理、自觉),使自己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学。同时,在自学上也不断改进方法,生活上则简单到不能简约为止。记得每逢学期末,辅导完学生考试再对付自己的考试,两场考下来人已瘦骨伶仃,精疲力尽得像生过一场大病。这样的生活当然又苦又累,但我却感到苦中有乐,其乐无穷!

1984年9月,我经推荐被选为江山县(市)人民政府副县(市)长。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陌生,担子很重,怎样坚持学完电大最后一年的课程呢?我为此煞费苦心。古人说“学有三余”,当时我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几乎没有业余休息的时间,要坚持学习,只有再挤占睡眠和处理家务的时间了。我常苦学至深夜一、二点钟,实在困了,和衣打个吨,醒来继续学习。那段时间,对“悬梁刺股”成语的含意真有种切身的体验。学习上,我采用“保二争一缓一”的策略,即每学期四门课程,保证两门学好,一门争取合格,另一门待补考时再攻克。就这样,我巧妙地利用时间差,终于如期完成学业,于1985年8月获得文凭。了解情况的人,都对我的苦学精神倍加赞赏,当时的县长卢锦良同志说:“有些人脱产带工资读书,耗资费时,你们读书、工作两不误,应该重奖!”其实,读书有成何须政府嘉奖呢?我当时分管文教卫,是与知识分子打交道的工作,电大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时时处处都在发挥作用,帮助我从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成为一个受群众信任的副市长,还有什么嘉奖比这更鼓舞人的呢!

自从走上领导岗位,我就萌生了有朝一日要通晓法律的愿望。后来的几年,工作压力太大,长期超负荷运转,体质下降,所以一直没能付诸实施。1993年,我从江山市政府调到衡州市政协工作,两个孩子也都外出求学,相对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压抑已久的求学愿望再次升起。于是,我报考上了电大法律专科,第三次当了电大的学生。

对于业余学习我已轻车熟路,强烈的兴趣又驱使我加倍地用功,学习一帆风顺,于1996年7月如期毕业。我又趁热打铁,猛攻9个月,于1997年10月参加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并获取了律师资格证书。至此,我三上电大的经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回顾近二十年的生活历程,我深深地体会到:电大能给人以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给人通往精神乐园的pass,给人插上飞往理想境界的翅膀。我能三度成为电大的学生,真是三生有幸!特别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一大批电大创业者和德高望重的老师们,他们的博学多才和敬业爱岗、诲人不倦的精神,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虽然,他们大多已退休,有的已故,但他们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将终生受用,代代相传。

文章出处:《中国远程教育》 1999年5月  作者:祝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