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 同心战役 ——最美网课女主播之理工学院篇 | ||||||||
|
||||||||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正常预期。开学的脚步越来越近,为了有效抵抗疫情,将疫情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理工学院全体女教师们积极响应教育厅和学校相关要求,认真开展网络在线教学,全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网课教学该如何设计?网络课堂该如何组织?师生如何跨越隔空分离的鸿沟?网课效果该如何检验?……一道道难题摆在了全体女教师面前,且看她们如何战斗……
《高等数学》“动”起来 高等数学以高度的抽象性,缜密的逻辑性,繁琐的计算性等特点而闻名于学生中,让人容易望而生畏、知难而退。授课教师李云副教授面对该课程的显著特点和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认为网课的开展在精心的教学设计、授课内容的微调、课堂环境的营造以及云端师生关系的重建等基础上,如何让课堂动起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主题动起来 课程采用“微积分之旅不停歇”这个旅行主题。通过在授课过程中穿插美景、美图,满足师生都想出去走走的美好愿望,开启一段“云旅游”,营造轻松的氛围。 二、课堂动起来 课堂互动不仅可以调动气氛,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能够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也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 (一)设计轻松的问题互动,对学生进行基础调查,加强了解。 (二)利用专业的知识互动复习,温故而知新。授课过程中,选择几个小知识来复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三)选择趣味性或者动起来的标识。 课堂中适时加入一点趣味性或者动起来的标识,增加课堂的话题性,提高课堂的温度,吸引学生的注意。 (四)挖掘授课平台的潜在互动功能。 借助授课平台腾讯课堂提供的互动方式如讨论区、签到、答题卡以及语音连麦等功能进行师生交互。并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使用的挖掘延伸,如借助答题卡起到签到、倒计时等效果。 三、作业动起来 作业对于高数尤其重要。对作业提交的平台与形式,不断摸索,不断实践,通过对学生不同形式(图片、视频、音频)作业的展示与分析,使得作业动起来。 《Java程序设计》的五环节教学组织 《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增强授课效果,授课教师蒋秀江老师认真琢磨网课技术技巧和课堂组织规律,利用任务驱动和问题引导式教学法,采用五环节的教学组织过程,将知识回顾、课堂讲授、编程实战、总结拓展以及课程思政等内容进行有机串联,做到环环相扣,递进升级。 环节一:“温故”。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设置“互动答题”环节检测学生上次课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环节二:理论讲授。通过播放PPT方式,进行问题导入引出每次的学习任务,以设计好的程序案例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对任务进行知识点分解,讲解过程以“必需,够用”为度,同时适时增加“连麦提问”互动环节与学生直接进行语音对话交流,增强课堂临场感。 环节三:课间休息,不浪费。利用这段时间,播放与疫情相关的视频,弘扬家国情怀、珍惜生命与热爱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等。 环节四:编程实战。秉承“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的目的。通过“分享屏幕”的方式,在集成的软件开发平台上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一起思考、一起编程、一起调试,并通过问题的创设,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共同探究解决的办法,同时注重专业学习方式的引导,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环节五:总结和布置拓展作业。课堂最后及时总结,做到有始有终,课后布置适量作业及时巩固课堂知识,保障学生学习效果。 一、任务驱动来教学 多样形式夯效果 《Web编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要内容是设计网页互动效果,进行网页编程。授课教师孙翠翠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根据知识点内容设计不同数量的课堂任务,重点训练学生知识点的运用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实践的具体组织上,又分为“问题导引,任务驱动”、“结合资源,完成任务”、“抽查与自主演示”、“一起来解决”四个过程。 在“问题导引,任务驱动”阶段,布置课堂实践任务,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来实现,然后对任务涉及知识点进行讲解演示。并根据线上学习的特点,选取代码量较少且难度适宜的任务,根据时间分配设置多个小任务,以保证学生能够在5-20分钟之内完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在“结合资源,完成任务”阶段,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完成布置的小任务,并限定时间,保证课堂效率。 在“抽查与自主演示”阶段,随机抽取4-6名学生来展示他们的网页任务效果,同时积极鼓励未被抽查的学生主动演示自己的网页效果。在演示形式上采取将网页效果、代码等通过录像、截图、文字描述等多种形式,通过发到班级授课QQ群供大家点评和讨论。 在“一起来解决”阶段,鼓励学生将存在问题的网页效果及代码截图发到QQ群,大家一起来找错,共同参与讨论、查找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老师则最后通过语音、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答疑和总结。 通过这种实践组织,老师不再仅仅是主讲者,还成为了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和辅助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了课堂的参与者,问题的解决者;学生知识的掌握不再是面向单独的一个点,而是做到了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如此这般,保证了网络实践课的课堂效率,达到了知识、能力、素质育人的目的。 二、打破孤独的绘画主播 艺起前行 美术基础——水粉的网课如何来上?曹老师有话说。前两周,授课教师曹红丽老师利用群视频分享课程PPT进行理论讲解,利用群聊天窗口作为黑板,利用群投票和提问问题来评测大家听课和到课情况,使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不再“孤单”。 从第三周开始,根据课程需要,课堂分为三步走。 首先进行示范授课,利用摄像头录制方式边画边讲,进行示范。 然后安排单独视频辅导,不定时间,不定顺序的发起观看学生绘画现场的请求,进行逐个辅导,询问问题进行点拨,解答问题以促改进。 最后利用群视频方式,授权学生现场直播,展示自己绘画过程,讲解自己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并提出疑惑,大家积极展开讨论。通过和学生交替做主播,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参与性,“艺起前行”。 三、增强教学趣味性 提升课堂吸引力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为了避免把这门课讲得太过枯燥和理论化,授课老师张冉认真琢磨,在课程讲授方面方法采取了自己的一些小技巧,以增加课堂兴趣。 技巧一:授课过程中引入与管理学有关的历史小故事和当下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开学第一课中讲到了“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的例子来提醒学生们学好管理学的重要性,也会结合当前疫情发展形势,将思政教学积极引入课堂,比如讲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时,以钟南山为例,讲解人的自我实现需求。 技巧二:课上插入有趣的短视频、管理学案例和管理学趣味活动,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听课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比如,讲到泰勒的管理思想时,给同学们播放一段《摩登时代》中卓别林扮演的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的搞笑视频,讲到管理发展新趋势时,播放小米创始人雷军在米粉节的视频,缓解同学们的疲劳。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在讲到决策方法时设计了头脑风暴小活动,同学们积极回应,讨论热火朝天。 技巧三:推荐网上相关资源。00后的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对新的传播媒介、形式、手段有很高的兴趣,结合这一特点和管理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我向学生推荐B站中与管理学有关的视频,并从网易公开课里筛选高质量视频分享给学生,有时也结合当下有关管理学的热点话题让大家讨论,以此提升课堂效果。 作为一名新老师,课后收到学生反馈“希望在老师的课堂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张冉老师感叹让她这位新晋教师备受鼓舞,同时也感觉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她下决心一定要讲好每一节课,不辜负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同时,张冉老师表示她很认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自己在给同学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她也深刻理解到教学相长的道理,她将和学生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共同学习管理学知识,一路同行,共同进步,一起到达知识彼岸。 四、课程思政入网课 教学与思政同向同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理工学院主要从事理工类课程的讲授,但各位女将们每次课都会精心准备课堂的思政内容,从不同角度寻觅知识内容与思政内容的契合点、突破点和关联点,将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无缝引入,让学生在听课学习之余,感悟哲理、收获人生,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老师彭丽敏在第一章讲到中国计算机发展史时,从“中国开始暂时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到最后在2016年-2017年,创造出蝉联四次冠军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引导和激励同学们任何时候行动都不晚,只怕你不干!只要下定决心,任何时候启航,都会取得超越自我的成绩! 比如,《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授课老师娄迎红在讲到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过程时,通过讲解大数据在本次抗击疫情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来教育学生,疫情当前要有责任意识、勇敢意识等,达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育相得益彰的目的。 又比如,辅导员李欣雅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当前国内外共同对抗疫情的形式,及时宣传抗疫心理科学知识,为学生遵守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规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及身体健康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
||||||||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