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辉,是沂南县铜井镇香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也是2015级农村“两委”成员专科学历教育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员。自2016年1月农村社区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开班以来,按照组织部领导要求和电大老师的安排,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坚持不懈搞好学历教育各门课程的学习,以学习促工作,以工作提学习,通过四个学期的系统学习,感觉无论是思想境界、理论水平还是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下面,就我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坚持“在干中学,以学促干,边干边学”方法,补齐理论知识上的短板,全面提升学习效果。
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中开展专科学历教育,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打造坚强有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服务农村脱贫攻坚的创新举措。为此,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党员干部,我深感方法学习之必要,责任之重大。在担任支部书记前,我自己做了点生意,维持家计。2013年换届时,被全村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临一个村情复杂而自已毫无工作经验借鉴的处境,当时顿感学习的重要性。2015年全省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开班,我决心借助这次学习时机补上理论知识欠缺这一课。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 “在干中学,以学促干,边干边学”的办法,积极参加了电大组织的面授辅导,认真学习了全部课程的教学视频,努力完成课程作业和考试。电大开展的“送教下乡 ”、“实践教学活动”,让我们近距离和专家教授接触,当面请教,受益匪浅。无论是政策法规,还是能源制造及村级管理等课程都与农村工作实际联系紧密,让我们学到了实实在在“管用”的知识。
二、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全力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我村是寨子水库移民村,现有村民653户、2128人,耕地面积1855亩,荒山丘陵3600余亩,是国家旅游扶贫村、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2015年底,村的集体收入不足1万元,是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2017年,实现集体收入16万元,人均收入14500元,实现了整体脱贫。
一是改变村貌转变村风。注重乡村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聘请担任《乡村文化建设》《村官领导科学与艺术》的教师来村里为村两委成员讲授乡村文化打造和管理的知识。工作中,我们整合上级涉农资金500万元,铺设了4700平方米的山村特色的石板路,路两侧绘制了6000平方米文化墙,对主街进行绿化亮化提升,打造了一条村内文明氛围浓厚的主街景观廊架路。同时,改造厕所,安装路灯。新建了综合服务中心、村文化广场、卫生室、警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拓展便民服务中心农技咨询、治安监控等服务功能,改善了人居环境。同时成立了孝善养老基金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建设了青石板民俗孝德文化街和党史村史民俗馆,组建了庄户剧团,引导村民孝老敬老、做四德新人,倡树自力更生、文明新风,增添乡村文化魅力。
二是发展旅游助推产业。专门邀请《村镇规划与土地管理》教师和县规划部门专家来村,指导保护山村风貌、改造石墙老屋、开发民俗工艺作坊,以及发扬沂蒙民间剪纸、泥塑、柳编、虎头帽等非物质文化,打造沂蒙文化韵味乡村。吸引“能人”回乡发展休闲农业,创办农家乐,建设板栗种植园、薄皮核桃种植园、小米基地、香山果蔬采摘园等。依托乡村旅游,我们租赁3户无人居住的农户进行全面的民宿改造提升,建立了香山驿站。引导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积极发展智慧乡村游,充分依托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促进旅游产品在线宣传和销售。电影《沂蒙红嫂 俺的娘》就在香山村取景。
三是积极发展村办企业。我们新建扶贫车间1处,引进临沂健一食品公司,生产加工旅游休闲食品;建设了200KW的光伏电站。2017年,我们利用废弃硅砂矿区,引进临沂市白沙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规划了以“水晶绿岛·度假沙洲”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目前项目规划已经完成,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香山村的旅游产业。2018年,我们流转土地80亩,引进山东醉三国酒业有限公司在我村建设5000平米的窖藏车间和酒文化体验馆。同时,东篱居花卉公司租用我村土地建设菊花培训基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央和全省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已经全面实施,作为一名成长于沂蒙革命老区的农村基层干部,我决心传承和发扬开拓奋进、艰若创业的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征途上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