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章,男,1982年9月5日出生,山东泰安人,中共党员。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习,大学本科学历。同年7月毕业后在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板带厂,一直从事环境保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现为板带厂首席工程师,技术科副科长。2015年3月进入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学习。
在校学习期间,张章紧紧抓住电大这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在宽松的学习环境、强大的网络支持和不断更新的教学方法下,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等自主安排了学习进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混文凭学为提升能力学,由此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为今后不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期间,张章注重学习方法科学合理。每学期伊始,对每门课都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严格遵照执行;为提高学习效率,每次上课前,都认真预习相关内容,做好充分课前准备,带着疑问和来听辅导课。听课过程中,对重点与难点能够做好相应的笔记,课后自己巩固复习。由于电大的课程是以自学为主,是基于网络的教育,而上课辅导的时间则相对较短。因此,对一些不懂不会的内容,坚持用强大的网络力量来解决问题,课间的时间不够的话,就通过电话答疑和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格外重视,细心去做,通过作业,更深入的了解相关的课程知识,帮助我检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欠缺和需要加强的部分,同时还能使目前所学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内容间建立联系。由于表现突出他被国家开放大学授予2017年度优秀毕业生。
工作中,张章参加了冷轧两期水处理的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工作,重点针对两水处理系统的菌群培养、陶瓷超滤膜及MBR系统的使用维护、工艺整合、废水回用等展开了长时间的攻关。通过不断的探索,将磁过滤技术、集成膜技术以及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有效融合使用,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废水的经济、高效处理,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处理能力和出水指标均优于了设计指标。废水出口pH值、悬浮物、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最大日均排放浓度均符合《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一级标准。通过积极的技术交流和沟通,实现了冷轧处理后废水向老区污水处理厂的全部交运,冷轧废水零排放。主持参与冷轧酸洗线酸雾减排改造工作。通过治堵,在不增加风机负荷的情况下,基本消除了酸洗线酸雾外溢的情况,设备及厂房的腐蚀程度明显减轻。实施酸洗段和漂洗段的雾气分离和酸洗段雾气降温改造,酸雾通道换热面积至500m2,酸雾温降超过40℃,大大提高了后续喷淋吸收的效果。改造后,经第三方机构检测,酸雾洗涤塔排放口HLl排放浓度在0.845-1.487mg/m3之间,不仅优于目前执行的《山东省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990-2013),也优于即将于2020年1月1日执行《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3)第四时段排放限值,区域环境风险大大减轻。参与板带厂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经过多轮次的清洁生产审核,形成包括无费、低费、中费和高费方案在内的共计200余个改善方案,建立了固定的清洁生产审核机制。参与了包括工艺优化、成材率提升、降低消耗、缺陷攻关以及新产品开发等在内的多个改进项目,有效提高了冷轧生产线的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论文《家电焊管用冷轧钢带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获2015年山东省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性能汽车焊管用冷轧薄钢带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获2016年山东省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冷轧深冲用钢质量提升研究与应用》获得2016年山东省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也被公司、单位评为青年岗位能手、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总之,在学习生活中,他注重用中学,学为用的要求,在各方面努力,使张章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两年半的电大学习,为他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机会。工作中,立足本职做贡献,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去。通过专业理论知识来研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