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抗击疫情感觉今年的正月过的特慢,但岁月的步伐依旧还是按部就班的走过来了。正月将尽,二月已经张开怀抱开始迎接我们,二月二更是来到眼前。
二月二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过去在我们鲁西南地区是个很有仪式感的节日。我小时候也一直把它当作春节的尾巴,因为按照农历来说,二月二是春节和元宵节之后的第三个节日,依旧带着些年味儿。因为二月二的早晨也吃水饺,并严禁男人下地干活和妇女做针线活,大家可以无事一身轻,聚在一起玩耍逗乐,与春节很相似。
人们常说“二月二,龙抬头”,是因为这一天与24节气惊蛰距离甚近,“惊蛰”的本意为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冬眠结束,万物开始复苏,一切都将生机盎然起来。二月二的早晨吃水饺,那吃的可不是“水饺”,而是“吃龙耳”,表明身份高贵。大人小孩都要去理发(剃头),特别是男孩子这一天要去剃头,叫“剃龙头”,预示着将来孩子会有大出息。
二月二还要吃炒黄豆,俗称吃“蝎子爪”。蝎子属五毒之一,寓意是吃了“蝎子爪”就不会遇到蝎子了。但孩子们不管这些说法,只管享个口福,过个嘴瘾,阻止馋虫出来。所以这天孩子们欢天喜地,个个兜里都有大把大把的炒黄豆。大家吃了早饭去上学,到了教室里都要从书包里掏出自家炒的“蝎子爪”与大家一起分享,评判谁家的好吃。特别要捧一捧先送给老师,以尽尊师之道和师生之谊。炒“蝎子爪”看似简单,其实工艺复杂。先是挑选颗粒饱满的优质大黄豆,用盐水浸泡一个昼夜,再适量撒些五香粉,等黄豆泡胀,五香粉味浸入其中,用竹筐盛起放在阴凉处风干水分。还要跑到村外沙土坑里刨出干净的沙土,摊在整洁的石板上晾晒,干透的沙土又细又软,又滑又柔,五指紧扣,几乎抓不住它。把晒干的沙土放到铁锅里(烧柴火的地锅)烘炒,像烧水一样将其烧到沸点,然后倒入浸泡好的黄豆,并用锅铲不停的翻腾,让其均匀受热,以免黄豆外皮焦糊里面还半生不熟。当听到锅内黄豆不停的爆响,且香味扑鼻,便可停火。连同沙土一起盛在簸箕里,扬去沙土,剩下爆开裂纹的黄豆,放在嘴里又香又酥,绝对是吃一次永远都忘不了的美食,比现在超市里卖的料豆要强千倍万倍。
“二月二,围黑囤”,即清晨要在屋内和院子里用青灰划撒一些大小不等的圆圈,叫做“围黑囤”。先在堂屋当门中间地面上围一个,圆圈中间挖个小坑,埋进去二分或五分的硬币,这叫“围钱囤”,寓意是将来挣的钱多,可装满满的一囤,花都花不完。再在院子里划撒一些大圆圈,叫“围粮囤”,意思是夏秋风调雨顺,喜获丰收,粮食满囤。
严禁男人下地干活,是怕铁锨、锄头等锋利农具伤着了“龙爪”,影响了龙汲水,造成干旱无雨。妇女不做针线活,一种说法是怕钢针伤了龙眼,还有一种说法是做了针线活会见毒虫子,比如蝎子、蜈蚣、毒蛇之类的。小时候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是某年的二月二,村西头的大奶奶干活勤快,二月二也不闲着,坐在门槛上纳鞋底,没纳几针,房檐上就掉下一团蝎子,可把她吓坏了,从此再也不敢做针线活了。这毕竟是道听途说,无可考证。我倒是认为这是大人们给自己找了一个偷懒的机会或理由,可以理直气壮的不干活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二月二无异于平时过往的每个日子,已经毫无任何特殊之处,但农耕文化留下的痕迹却是应该铭记的,那毕竟是历史链条中富有亮色的一环记忆。
(编辑:查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