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与 电 大 同 行
文登电大 王金衔
1993年9月,在那个略带炎热的初秋,高中毕业的我们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文登广播电视大学的怀抱,这一间像母亲一样的学校,就这样改变了我们的未来,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也开启了我与电大25年的缘分。
1993年,文登电大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文件,开始招收全日制两年制师资班,为地方培养教师,先后招收了5届师资班,为文登培养了英语、数学、中文专业教师220人。我是第一届师资班,学习的是英语专业。当时,为解决电大的英语师资问题,学校从文登的教育队伍中挑选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且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调入到学校任教,还从高校招聘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到校任教,保证了师资力量。学校参照普通高校与普通高中的管理方法,将二者科学的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既提高了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在高强度的学习氛围中保证了学习质量。兢兢业业的老师们,教育我们,授予知识,以一颗坦诚的心对我们。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勉励,互相帮助,披星戴月,挑灯夜战,共同进步。
我们1993级英语专业50名学生,到毕业时累计补考人次2人次,在全省各地县同专业同年级的全日制学生中的成绩遥遥领先。1990年5月,华东地区暨山东省县级电大建设研讨会在文登电大召开。《中国电大教育》先后3次专版介绍文登电大的办学和教学经验。1995年10月,全国沿海地区电大协作年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召开,文登电大校长宋协泽作为县级电大唯一代表与会并作典型发言。1996年11月,在山东省电大系统教学工作会议上,文登电大以《强化教学管理,突出教学中心》为题做典型发言,并荣获“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此后多次获此殊荣。我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两次获得山东省电大“三好学生”的称号,担任93级英语班班长,同时任学校学生会劳动部部长,兼任生活部部长。
1995年7月,文登市教育局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我们95届毕业生全部顺利的分配到文登各所学校,我踏进了威海市创办最早的职业学校—山东省文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始了我的任教生涯。由于在学习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事工作的第一年即担任1995级会计专业班主任,1996年12月起担任英语教研组组长,2002年起担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直至2010年7月。期间,1996年3月,我受邀回电大为1995级英语专业的同学做了“如何学好英语”的报告,时任电大副校长刘永参加了报告会。1996年-2004年,时任电大校长宋协泽、副校长谭龙启、教务处主任冯泮昭多次到我工作的学校看望电大毕业生(我工作的文登职专的电大毕业生最多时达7人)。2003年-2008年,我多次到电大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回到了母校,也见到了我亲爱的老师。
到1995年毕业时,电大有教职工73人,其中本科学历20人,专科学历19人;按职称分,有教授1人,副教授(含高级讲师)8人,讲师8人。2000年7月,文登电大合并至文登市高级职业学校。
2010年1月,文登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文登职专、文登二职专教职工全部划转至市高级技工学校。6月8日,市政府批准,文登市高级技工学校设立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保留广播电视大学。2010年12月,文登广播电视大学加挂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文登学院牌子。至此,我离开了工作了15年的山东省文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由一名电大的学生变成了教师,回到了母校工作。
2010年7月,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我开始从事办公室的行政工作,努力为电大做好各项服务工作。2016年8月,我重新回到了教务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与电大的教学工作更加密切,在师资配备、实习实训、社区教育等为电大做好了配合工作。
2012年,文登电大与山东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我报考了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并被录取,在文登电大学习了近三年,我又重新成为了电大的学员, 2015年7月获得了农业推广硕士。
得益于电大对我们思想品德的培养,也得益于在电大的学习经历,我在工作以后,脚踏实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获“山东省优秀教师”“威海市优秀教师”“威海市技工教育优秀教师”等称号,被文登区委区政府给予记三等功等奖励7次,个人事迹被收入《文登名师》和《文登职业技术教育志》。任英语课教学工作,曾获威海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所教班级屡次获级部第一名并在文登的统考中获得11次第一,带出了一流的教学团队;担任班主任期间,所带班级曾被授予“省级先进班集体”称号。协同完成了教育部的重点课题,参与研究的三项课题结题,另有三项研究成果分别获2014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和威海市一、二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分别在《现代教育》等刊物发表;在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中获指导教师优秀奖。2015年7月获得山东理工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2017年3月,被评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