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电大校友刘华事迹
发布日期:2019-03-01浏览次数:字号:[ ]

刘华,女,大专学历,出生于1974年8月,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前贾村人。2016年秋季就读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是广饶县远近闻名的女“蘑菇状元”。她受所学知识的熏陶,增加科技投入,改进生产技术,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成为县域内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她致富不忘乡里,无偿帮扶落后村民,现场指导、定时培训,每年发放菌种60多万代菌种,帮扶330农户靠种植食用菌致富,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被评为市《示范基地》、《新型农民学校教学基地》、《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本人被授予《巾帼创业能手》、《科技致富带头人》、《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刘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初中毕业后,就到当地粮所、工业企业等多家单位打工,闲暇之余就帮助家里老人打理农事。虽然学历不高,但她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一颗灵活的头脑。所到之处,每改换一种行业,都能超乎常人的精准、熟练的率先掌握生产技能,年年都是单位的技术标兵和劳动模范。随着年龄的增大,社会经验的积累,识时务的她,看到乡亲们纷纷利用党的好政策,通过进行畜禽养殖、种植蔬菜大棚、农资经营和蔬菜贸易等发家致富。1996年,她凭着年轻人的一股韧劲和胆识,在想改变自己生活就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指导下,她同新婚丈夫在自己的责任田尝试着种起了食用菌——平菇。她凭借仅有的200元和两分土地起家,刻苦钻研蘑菇种植技术,成功实现了野生蘑菇的人工种植,并且销售供不应求。几年后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成熟,对食用菌市场也逐步了解,取得初步成功的刘华又有了新的设想和打算。她深知党的惠农政策不断深入,范围和力度不断扩大,是发展新型、科技型农业的大好时机,又深知科技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力量,心想,要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必须扩大规模,增加科技投入。于是她又自筹资金50多万元,建起了在县域内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在专业技术上,刘华深知自己学历低,虚心向同行学习、向专家请教,积极参加市县镇各技术部门举办的农技培训班和经济管理、学历培训,并与青岛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克服了技术上的种种难题,所经营的农场成为远近闻名的产量高、长势好的平菇种植示范区。县妇联、县农业局、县新农校等部门也给予很大的支持与帮助,先后流转土地30多亩,扩大了菌种生产和蘑菇种植。在市场上,她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及时调节产业结构,使自己的产品成为抢手货,畅销于本地区和周围市、县。目前,基地年生产菌种六十万袋,平菇60多万斤。由于进行技术改良,原来的每年一次性种植,探索出全年种植,有反季节林下种植,早秋种植,冬秋种植。

致富不忘党恩,更不会忘记乡里。刘华家庭农场平菇生产的成功,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走上了富裕的康庄大道。但是,当地有很多农民还靠几亩良田过生活,虽然能解决温饱,但谈不上致富。于是,刘华积极主动的宣传种植食用菌的好处,鼓励村民种植蘑菇。十几年如一日,她用自己的技术无偿帮扶落后村民,从最初的现场指导和手把手的操作,再到每年举办食用菌种植培训班,让他们对种植食用菌所产生经济价值有了新的认识,逐步有了兴趣,加入到平菇生产的行列。她不仅“授之于鱼”,而且”授之于渔”,挑选出年轻好学、有奉献精神的骨干,把他们培养成技术员和市场销售员,使他们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同时刘华每年还发放菌种60多万代优质菌种销往周边地区,帮扶330农户靠种植食用菌致富,通过对传统菌种的改良,克服了病害多、产量低的现象。使农户得到了实惠,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目前,人们生活由解决温饱数量型向注重健康环保的品质型生活迈进,刘华审时度势,正在运作提高产品质量,多出精品上下功夫,适时地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平台,建立生产基地到用户的消费直通车,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让用户快速吃上放心、优质的蔬菜。

现在,农场每年接待各地参观学习团队20多个,被市农业部门评为《示范基地》、市《新型农民学校教学基地》、《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刘华本人也被授予《巾帼创业能手》、《科技致富带头人》、《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近年来,刘华的努力付出了艰辛,也有收获,不仅得到帮扶农户的高度赞扬,也得到当地政府、妇联以及农业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资金帮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决胜小康”的新目标,刘华对今后的技术推广和大规模的食用菌生产,更坚定了信心,自己致富了,也要造福乡里,造福社会。刘华正在筹划着更大的攻坚项目,为在党委、政府全面实现小康的道路上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 “山东开放大学名师工作室”专题网站正式上线启... (24-07-18)
· 山东开放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 (24-07-17)
· 民盟山东省委会副主委王睿一行莅临我校考察交流 (24-07-17)